通過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植物,其所需礦質營養的來源是靠人工配制的營養液和有機肥不斷進行補充。植物營養失調就是由于其所需的礦質營養元素缺乏或過多,導致其生理機能的失調而造成不正常的生長和發育,在外觀或內部生理,局部或整體表現出異常的癥狀,每一種必需營養元素的缺乏或過多,都能明顯地形成不同的癥狀。
形成無土栽培植物營養失調癥狀的主要原因如下:
1.營養液配方及營養液配制不慎造成營養元素的不足或過量。
如營養液配方不合理;選用的肥料不當或雜志過多,溶解不好,或計算有誤;營養液配制方法不當而造成某些營養元素的溶解度變小或形成沉淀。在混合與溶解肥料時要嚴格注意順序,Ca2+與SO42-、PO43-要分開,即硝酸鈣不能與硫酸鎂等硫酸鹽、磷酸二氫鹽混合,以免產生鈣沉淀。
		
	
2.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造成營養失調。
在無土栽培中,植物根系不斷從營養液中攝取營養,使得營養液濃度不斷降低。同時由于植物根系對礦質營養的吸收具有選擇性,表現在對同一溶液中的不同離子的吸收不同,結果導致溶液酸堿度發生變化。
3.離子間的拮抗作用,表現在某一離子的存在會抑制另一離子的吸收。
已有研究發現陽離子中一價離子會抑制高價離子的吸收,如H+、NH4+、K+會抑制植物對Ca2+、Mg2+、Fe2+的吸收,其中H+、NH4+對Ca2+的抑制作用特別明顯。此外Na+抑制植物對K+的吸收,Ca2+抑制Mg2+的吸收,Cl—抑制NO3—的吸收。
4.pH的變化會引起營養的失調。
營養液中的pH變化較大,應經常檢測與調整,否則會影響到某些鹽類的溶解度,從而導致缺素癥狀的產生。pH>7時,P、Ca、Mg、Fe、B、Zn等的有效性會降低,特別是Fe最突出;pH<5時,由于H+濃度較大,使植物對Ca2+吸收不足而表現缺鈣癥。
上一篇: 分析西紅柿無土栽培種植
下一篇: 無土栽培技術可控硝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