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是不用天然土壤的作物栽培模式,與傳統栽培模式比較,具有省肥、省水、省工、作物產量高、品質優的特點。番茄對根系環境的要求不像其他蔬菜那樣嚴格,更適于無土栽培,而且無土栽培,番茄的產量高,果實密度大,肉質厚,效益好,還可以避免土壤污染,深受消費者和蔬菜種植戶的歡迎。
為此在這里將對無土番茄的栽培技術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以幫助大家更高的理解無土栽培的應用。
一,設施條件
這是進行番茄無土栽培的第一步,現在普遍采用日光節能溫室來進行番茄的無土栽培,溫室一般采用7315型鋼管無柱結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利用空間大、采光性能好,且有利于保護栽培地帶。當溫室建成后,緊接著就是建造栽培槽,配置適合生態農業要求的栽培基質和安裝供水設施。
栽培槽的建造,一般根據所在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建筑材料進行建造,選擇南北走向進行建朝溫室內北邊留作走道,用磚壘成內徑寬48厘米左右的南北向栽培槽。槽邊框高15厘米平方,放置三層磚,槽距48厘米。為防止滲漏,并使基層與土壤隔離,基質槽的底部鋪一層0.1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蟲傳染源和水分的流失,磨邊用上層的磚壓緊即可。一般還會在膜上鋪三厘米厚的粗爐渣,粗爐渣上鋪一層編織袋。編織袋上鋪放栽培基質。
配制栽培基質,沙石、蛭石、煤矸石、油渣,都可以作為無土栽培的基礎原料,各地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這里介紹以爐渣為基礎原料的基質配制。將細爐渣與無土栽培專用肥,按每立方米十千克的比例混合攪勻,填入已壘好的基質槽,刮平,澆足水,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進行消毒。
無土栽培基質長時間使用后,會聚集病菌和蟲卵,尤其在連坐條件下更易發生病蟲害,因此每茬作物收獲以后,下一次使用之前,一定要對基質進行消毒,基質更新年限一般為3-5年。
澆水設施,大棚里接上澆水設施,基質槽內鋪滴灌帶1-2根,每隔一段插一弧形鐵絲支架,支架高15厘米,寬30厘米,然后在鐵絲上附有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這樣可以節水。
二、育苗與定植
育苗,無土栽培番茄,由于要充分利用其大棚或溫室的空間,以便于管理,因此盡量選擇無限生長的品種。秋分以后日照逐漸減弱,所以冬春栽培時,宜選低溫耐弱光的品種,如中雜8號等,進行無土栽培育苗時,均勻灑水使基質保持濕潤狀態。配適量的土壤殺菌劑,可以使用地菌殺,按每平米八克的比例,對栽培槽內的基質進行消毒。
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在栽培槽內,再撒一層消過毒的基質,最后鋪上一層塑料薄膜。播種后十天左右出苗,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為提高出苗質量,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攝氏度,出苗后,溫度白天22-25攝氏度,夜間十至15℃。栽培槽內保持濕潤,約30天量,5-7片真葉時可以用營養缽準備定植。
定植,番茄定植前15天,首先需施入基肥,每立方米基質加入10-15千克消毒雞糞,0.5-1千克發酵豆餅,4000克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將基質翻勻整平,對每個基質槽的基質用水浸灌,讓基質充分吸水,然后覆上薄膜,促使基肥的分解。
當番茄苗長出5-7片真葉時,移入營養缽準備定居,一般在營養缽中過15天左右,當苗高15-20厘米時,選擇葉色深綠,無病蟲害的壯苗進行定植用,在定植前十天左右,要扣棚,高溫悶棚七天,利用高溫殺滅溫室內土壤所攜帶病菌。定植時,將帶基質團的苗定植到栽培槽上,要注意合理密集。番茄按每條兩行,株距在40厘米左右,基質略高于苗坨,相鄰兩株錯開栽培。栽后要淺澆,以利基質與根系密接,同時水中配殺菌藥劑。
三、后期管理
定植后主要從段蓋施肥,溫度,濕度,光照,植株授粉與預防病蟲害等方面進行管理。
肥水管理,番茄無土栽培時澆水,澆水宜根據植株的形態,外界氣候等情況進行,一般定植后五天澆一水,保持根系基質濕潤,不可使植株過旺徒長。坐果后勤澆水,一般晴天上午下午各澆一次,澆水時間持續15-20分鐘,陰天可視具體情況少交或不交,追肥一般在定植后20天開始,此后每隔十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追專用肥10-15克,做過后七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25克。
病蟲害防治,無土栽培番茄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采用化學防治時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注意安全使用間隔期,確保產品不受農藥污染,危害番茄病害主要病毒病,疫病,灰霉病,葉霉玲,斑枯病,青枯病等。
主要病蟲害有斜紋夜蛾,菜青蟲,紅蜘蛛,蚜蟲,溫室白粉虱等,為了有效預防無土栽培番茄的病蟲害發生,必須對種子和育苗移苗定植的營養缽、基質,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從源頭切斷病源。在陰天低溫高濕情況下,可使用硫磺熏蒸器在大棚內熏蒸,防止病蟲害發生和蔓延。
以上就是無土栽培番茄的介紹,包含了很多的技術要點,能幫助各位栽培出合格,受歡迎的番茄,做一個新時代的農民,趕上技術時代。
	
上一篇: 無土栽培技術改變傳統,促進增收
下一篇: 無土栽培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